政府信息公開

天水市麥積區培育區域(特色)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

發布日期: 2022-06-22 11:43
信息來源:天水市麥積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瀏覽次數:

為深入貫徹落實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天水市培育區域(特色)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結合《天水市麥積區現代商貿物流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圍繞我區“工業主導型,文旅賦能型”經濟功能定位,發揮要素集聚優勢,以打造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示范區為目標,以持續擴大消費、保障供給、穩定流通、發展現代流通為主線,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努力提高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推動全區商貿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機遇,準確把握現代商貿流通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堅持調結構、擴內需、提品質、增消費工作總基調,實施“商貿興區”戰略,重點從“培育大市場、發展大物流、繁榮大商業、搞活大外貿”為出發點,加強商貿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優化商業網點布局,推進城鄉市場一體化,提升對外貿易水平,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充分發揮交通區位資源,努力構建與信息化、市場化相適應的現代商貿物流體系,加快發展現代化商貿流通業,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和商貿經濟高質量發展,努力將麥積打造成隴東南消費中心區。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遵適城市發展規律和市場規則,發揮政府統籌作用,加強制度設計,立足現有城市商業基礎,完善配套政策,提升服務職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城市內生動力,不斷提升我區城市軟實力。

(二)堅持突出特色,創新融合。充分發揮我區資聚集優勢,突出消費市場廣闊、中高端資源集聚、市場創新活躍、消費群體多元等獨特優勢,廣泛積聚優質市場主體,大力發展各類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形成隴東南市場相通、產業相融、創新相促、規則相聯的良性循環,不斷做大做強“麥積品牌”。

(三)堅持科學布局,區域聯動。優化消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布局,強化樞紐功能打造特色餐飲街區、夜間經濟集聚區、農村電商平臺、農產品物流園消費元素,完善城市綜合商圈和縣域商業體系,全面提升城市商業功能和消費環境。充分發揮我區特色消費中心城市輻射和帶動作用,完善區域現代流通體系,打造消費增長新動能,增強區域消費集聚力和輻射力。

三、目標定位

(一)總體目標

到2026年,建成具有全省影響力的5大商圈(渭河風情線夜間經濟商圈,麥積新城經濟商圈,麥積區高鐵新城商圈,二馬路地下商業步行街一金都景園商城一泛火車站商圈,麥積山大景區經濟商圈,),基本實現硬件設施先進,消費環境舒適優美,商品供給豐富多樣,吃住行娛購游深度融合,輻射隴東南及周邊地區有特色,有影響、有吸引力和競爭優勢的特色消費中心城市,拉動外來消費占比超過25%,商貿流通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01億元,年均增長8%左右。商貿流通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46%以上,全區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以上;批發業銷售額年均增長10%以上;零售業銷售額年均增長8%以上;住宿業營業額年均增長10%以上;餐飲業營業額年均增長10%以上。

城區商圈完成提檔升級,城市核心商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明顯增強,形成強大商圈支撐平臺。建成大型綜合百貨零售企業1-2家,建成5個以上農貿市場,建成7個以上專業市場,培育2-3條特色商業街,1-2條美食特色街,打造星級酒家18家以上,打造區域性會展品牌1-2個。

全區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6億元,其中,網絡零售額突破5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10%以上,實現城鄉電子商務全覆蓋。

(二)基本定位

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機遇,充分發揮區域優勢,積極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和成渝經濟圈,加快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不斷培育壯大果品、蔬菜、畜牧、中藥材等特色產業,打造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構建隴東南現代商貿物流中心,提升產業集聚能力,協調保障好天水國際陸港高標準建設,完善提升中國(天水)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打造隴東南現代商貿物流新高地,全方位推動消費創新融合,形成內外聯動、東西互濟、南北暢通、多向并進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四、重點任務

(一)構建區域消費聚集地

1.打造消費品集散中心。加快萬達商業廣場、恒順三陽川中央商務區等重大商貿綜合體項目建設,改造提升麥積區天豫商貿城、商埠路埠北路地下商業街、商埠路步行街及周邊老舊門店,增強城市商業的輻射帶動功能。重點推進原有商貿流通企業升級改造、大體量商業綜合體、特色街區和專業市場建設。圍繞渭河兩岸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規劃貫通兩岸的商貿產業帶,充分利用伏羲文化、三國文化、民俗風情文化,在渭河沿線,加快發展旅游、美食、購物、娛樂、休閑、養老等業態,加快渭河風情線東西延伸建設步伐。建設完善并提升改造麥積金都商城等商業綜合體以及商埠路等商業核心聚集區,以商埠路步行街、仿古文化步行街、莫爾商業步行街等為依托的特色商業街區。培育以旅游資源和人流優勢為依托的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文化、旅游、會展、體育賽事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特色休閑消費集群。到2025年建設或提升改造綜合批發市場1-2個,綜合性商業綜合體3-5個,推動電子商務綜合示范區創新發展,打造集消費品進口、分撥配送、零售推廣為一體的服務鏈,持續提升天水本土產品影響力。(商務局、發改局、財政局、住建局、市場監管局、供銷聯社、各鎮人民政府按職責負責)

2.打響本土消費品品牌。充分挖掘文化旅游、特色產業、餐飲美食等地域特色資源,加快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支持花牛蘋果、孟菇系列食品、天水雕漆、天水呱呱、甘泉大櫻桃、白皮筍、黨川木耳、土蜂蜜、下曲葡萄、元龍花椒、石佛手工掛面等本土品牌進商場、上平臺、入駐特色街區。加快老字號企業的評選認定工作,推動更多地產品牌、特色商品,土特產品進機場、上高鐵、進加油站,品牌連鎖店、社區便利店,(商務局、發改局、財政局、住建局、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各鎮人民政府按職責負責)

3.增加優質商品供給。借助伏羲節會、特色商品展銷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蘭洽會、西交會、文博會、藥博會等展會采購交易平臺,依托中國(天水)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多渠道擴大特色優質商品“走出去”和國內知名品牌“請進來”戰略,推動地域特色消費品牌與國內外一線市場接軌,提升花牛蘋果、元龍花椒、下曲葡萄、石佛掛面等特色產品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引進國內一線知名品牌在我區“落腳入戶”,更好滿足不同消費群體對國際化、品質化、時尚化、便捷化需求(商務局、發改局、財政局、住建局、市場監管局、招商局、各鎮人民政府按職責負責)

4.加快發展文旅休閑消費。發揮我區旅游資源富集優勢,借助麥積山游客服務中心,白鹿倉旅游度假區、麥積山露營基地綜合體、麥積山大景區、馬跑泉水上公園等重點旅游綜合試驗區,增加外地旅客來我區旅游人數,增加旅游項目,延長旅游鏈條,爭取使游客平均能在我區駐留一至兩晚,借以增加旅游綜合收入,綜合收年平均增幅達15%以上(文化和旅游局、發改局、財政局、住建局、商務門、市場監管局、各鎮人民政府按職責負責)

(二)建設改造標志性商圈

1.建設麥積消費商圈中心。加快推進渭河風情線夜間經濟商圈、麥積新城經濟商圈、麥積區高鐵新城商圈、二馬路地下商業步行街一金都景園商城一泛火車站商圈、麥積山大景區經濟商圈等5個區域商圈建設,完善中心鎮商業體系建設,景園西部美食城、麥積區名優特色美食街、壹捌壹捌美食街、隴昌路夜市、恒順摩爾街、仿古街、峽門風情小鎮等特色餐飲街區建設,農村電商平臺建設,農特產品物流園建設,吸引更多國內知名商業主體和消費品牌集聚我區,創建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不斷提升消費專業化、品牌化層級和消費服務水平,把麥積打造成面向隴東南和陜甘川寧毗鄰地區新品首發地,引領消費潮流的風向標。(商務局、財政局、住建局、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各鎮人民政府按職責負責)

2.提升改造商業街。按照全國步行街示范建設要求,推動商埠路步行街、恒順摩爾街、仿古街等設施改造、形成業態互補、錯位發展格局,培育集歷史風貌、品牌購物、文化創意、美食品鑒、休閑娛樂和交互體驗于一體的特色街區,增強特色商業街區吸引力。培育以旅游資源和人流優勢為依托的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文化、體育、旅游、會展等功能于一體的特色消費商業街區。積極引進國內外各層次優質品牌的旗艦店、概念店、體驗店、融合店入駐商業綜合體和商業步行街。(商務局、發改局、財政局、住建局、市場監管局、招商局、各鎮人民政府按職責負責)

3.推進智慧商圈建設。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整合商業、餐飲、休閑、康養、育嬰等元素,開展新零售示范街區創建。運用智能收銀系統、智能消費服務系統,供應鏈數據互動信息系統,增強商業街區服務功能,推進商圈智慧服務、智慧設施、智慧營銷、智慧環境、智慧管理等場景設施改造,提升消費購物體驗。(商務局、發改局、財政局、住建局、市場監管局、各鎮人民政府、移動分公司、電信分公司按職責負責)

(三)推動消費融合創新

1.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支持大型商超、餐飲企業、賓館飯店等商業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打造云逛街、云購物、云展覽、云走秀、云體驗等消費新模式。發展夜間經濟、宅經濟、小店經濟、她經濟、銀發經濟、新零售等,打造“直播帶貨”“中央廚房”等新消費模式,發展消費新業態。加快商埠路步行街、恒順摩爾街、仿古街等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建設形成渭河風情線、隴昌路、二馬路地下商業步行街一金都景園商城一泛火車站、仿古街等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規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業態多元的商旅文體融合的夜間消費集聚區。(商務局、發改局、財政局、住建局、市場監管局、綜合執法局、各鎮人民政府按職責負責)

2.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重點對老舊小區、新建居住區、城鄉結合部加強商業網點布局,滿足居民便利生活和日常消費需求。鼓勵有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向養老、托育、家政、郵政快遞、前置倉等領域延伸,推動“物業服務+生活服務”,提升消費便利化、品質化水平。在安全、合法的前提下采取“一點多用”、服務疊加等方式發展微利業態,保障生活必需,鼓勵“一店多能”,搭載代收代發、上門服務、租賃等項目,通過跨界經營提高便民服務能力。提高同城配送企業服務能力,打造同城配送品牌,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商務局、發改局、財政局、住建局、市場監管局、郵政分局、各鎮人民政府按職責負責)

3.支持實體商業轉型。鼓勵商貿流通企業調整經營結構,加快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優化門店服務體驗,豐富服務業態,向消費、體驗、社交綜合場景轉變,加快向社交體驗、家庭消費、時尚消費、文化體育消費等領域拓展。(商務局、發改局、財政局、住建局、市場監管局、各鎮人民政府按職責負責)

4.推動創新業態發展。協調推進中國(天水)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增加進口零售業務,豐富消費品種類和拓寬銷售渠道,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鞏固提升天水電商同城配送體系,引導流通企業參與電商同城配送運營。鼓勵發展設置布局合理、配送輻射區域廣的中央廚房企業,促進供應網點布局與餐飲業、物流服務業相融合。借助節假日、促銷會展活動,推廣宣傳文旅消費,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等新業態,推動文化旅游消費。(文化和旅游局、商務局、發改局、財政局、住建局、市場監管局、各鎮人民政府按職責負責)

(四)營造舒適消費環境

1.構建綜合交通體系。以城區為重點,推進全區范圍內、副射周邊縣區及地區交通設施順暢聯通;以“高速公路新增出入口和繞城高速公路建設”為抓手,推動鄉鎮、產業園區、旅游景點等與高速公路便捷連通;優化機場、火車站、高鐵站、汽車站等交通樞紐與商圈、商業街區、景區等消費載體的對接,促進大型商業設施、大型體育場館、文化場所、旅游景點等與公共交通的互聯互通,形成通暢、便捷、快速的綜合交通體系。(交通運輸局、發改局、財政局、住建局、商務局,文化和旅游局、市場監管局、各鎮人民政府按職責負責)

2.打造宜商宜游宜居環境。以城區為重點,完善商業布局,美化自然環境,提升商貿設施,優化營商環境,提升人文環境,推動產品、服務高質量提供。提升綜合體商圈、步行街商圈、景點景區商圈的消費環境,加強交通、物流、餐飲、娛樂、金融、稅務支持力度,無線網絡覆蓋等配套服務。加強消費環境綜合治理,積極開展放心、滿意消費創建活動,形成安全放心消費市場環境。(商務局、發改局、工信局、財政局、住建局、文化和旅游局、市場監管局、稅務局、各鎮人民政府按職責負責)

3.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推行網上實名采集、遠程實名認證,推廣電子證照服務,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清單管理。強化連鎖企業總部管理責任,簡化店鋪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推動“告知承諾”制,對符合條件的品牌連鎖企業實行“一照多址”登記,健全綜合咨詢,智力支持等服務機制。(市場監管局、發改局、財政局、住建局、商務局、文化和旅游局、各鎮人民政府按職責負責)

4.優化市場信用環境。健全市場監管和消費維權體系,優化消費多元化維權機制,暢通消費投訴舉報渠道。引導企業建立服務后評價機制,支持行業組織開展信用承諾、信用評價、信用培訓、誠信宣傳、誠信倡議等信用建設。提高完善商業服務標準化體系、提升商業服務人員的質量意識、業務素質和服務技能,耕植服務及效益理念。(市場監管局、發改局、財政局、住建局、商務局、文化和旅游局、各鎮人民政府按職責負責)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部門協同。建立由區政府分管領導擔任組長,聯系副主任任副組長,商務、發改、工信、財政、住建、交通運輸、文旅、衛健、統計、稅務、市場監管、體育、各鎮、移動公司、電信公司等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機構,負責規劃設計和協調抓總,建立部門會商機制,加強部門之間溝通,確保培育建設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二)完善政策措施。結合各行業“十四五”規劃,對照重點任務,結合城市發展定位和實際,突出“區域”“特色”“消費”“中心”等核心要素,緊盯重點工作任務,緊抓重要環節措施,創新思路和方式方法,制定配套措施和方案,健全促進我區區域(特色)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政策措施體系。

(三)加強統計監測。構建融合政府端和市場端,供給側和消費側大數據于一體的監測體系。針對網絡消費、服務消費、外來消費、夜間消費等重點領域,加強經濟統計指標研判,多角度反映消費市場發展新趨勢。

解讀關聯:《天水市麥積區培育區域(特色)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解讀

打印 關閉